注:终止液和显色剂具有腐蚀性,一旦接触到液体,请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。
产品介绍 Mouse IL-12/23 (p40) ELISA Kit (Mouse Interleukin-12/23 (p40) Enzyme-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Kit) ,即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ELISA 试剂盒,可以定量检测小鼠血清、血浆或细胞培养上清液等样本中的天然和重组 IL-12/23 (p40)浓度。白细胞介素 12,也称为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,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,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、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,有致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。IL-12 的是由二硫键相连异源二聚体,70 kDa (p70)的异二聚体糖蛋白由 40 kDa (p40)和 35 kDa (p35)两个亚基组成。p40 和 p35 亚基没有 IL-12 的活性,但 p40 同型二聚体可与 IL-12 的受体结合,是 IL-12 的拮抗剂。IL-12 等电点为 pH4.5-5.5。小鼠 IL-12 P35 有 193 个氨基酸残基,与人 IL-12 P35 有 66%同源性,小鼠 P40 有 313 个氨基酸残基与人 P40 有 70%同源性。鼠 IL-12 对人类和小鼠细胞均有活性,人IL-12 作用有种属特异性,人 IL-12 对小鼠细胞作用甚微。IL-12 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体外效应和体内效应。体外效应:IL-12 能诱导 PHA 刺激的 T 细胞增殖。IL-12 能增加 CD56 +NK 细胞的活性;诱导 NK 细胞或 PBMC 增殖和产生 LAK 活性,增加 NK 细胞表达表面分子;促进 NK 细胞产生 IFN-γ 和 TNF-α(TGF-β和 IL-10 抑制该效应)。IL-12 在 BCG 和 LPS 诱导的小鼠炎性休克所致的死亡中起重要作用。IL-12 通过诱导 TNF-α和 IFN-γ,抑制骨髓造血。IL-12 还有抗血管生成作用。体内效应:将 IL-12 输入动物体内可以增强 NK 细胞的杀伤活性、增加 IFN-γ分泌、启动造血细胞大量生成、增强异体排斥反应并可能介导抗肿瘤效应。IL-12 在某些 Th1 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中起重要作用。IL-12 诱导动物脾肿大,其中含有大量造血细胞,红细胞系、髓样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都增加。IL-2 抑制骨髓造血的作用可能与诱导 NK 细胞产生 IFN-γ等有关。在小鼠肿瘤模型中,IL-12 的抗肿瘤作用依赖 IFN-γ的增加,且与 IL-2、IFN-α以及一些化学治疗药物有协同抗肿瘤作用。IL-12 发挥生物学效应所需的细胞因子浓度很低(≤pM), 与合适剂量 IL-2 联合应用可降低 IL-2 用量,同时提高 CTL、NK、LAK 的杀伤活性,因此 IL-12 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生物制剂。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样品中小鼠 IL-12/23 (p40)浓度。在小鼠 IL-12/23 (p40)单克隆抗体预包被酶标板中加入适度稀释的样品和标准品,其中的 IL-12/23 (p40)会与其单抗结合,洗去游离成分;加入生物素化的抗小鼠 IL-12/23 (p40)抗体,抗小鼠 IL-12/23 (p40)抗体与结合在单抗上的小鼠 IL-12/23 (p40)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,洗去游离的成分;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合素,生物素与亲合素特异性结合,洗去未结合的酶结合物;加入显色剂,若反应孔中有 IL-12/23 (p40),辣根过氧化物酶会使无色的显色剂出现蓝色;加终止液变为黄色。在 450 nm 下测 OD 值,小鼠 IL-12/23 (p40)浓度与 OD 450 值之间呈正比,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小鼠 IL-12/23 (p40)浓度。◆没有信号?1.试剂添加顺序错误或试剂配制不正确。重复实验;检查试剂配制方法;复核试验试剂添加流程。2.HRP被叠氮化合物污染。使用新鲜配制的试剂。3.抗体用量不足。检查是否使用了推荐的抗体量;增加抗体用量(浓度)。4.使用了含胎牛血清的缓冲液复溶抗体。检查使用的试剂。5.捕获抗体与板结合较差。使用ELISA板,而非组织培养板;使用不含其他杂蛋白的PBS溶解抗体。6.缓冲液受污染。新鲜配置缓冲液。◆整块板呈现规则蓝色?1.洗板不充分或跳过洗涤步骤未去除残留的非结合过氧化物酶。严格按照说明书洗涤流程操作。2.底物溶液预混太早不新鲜。底物溶液混合后须立即使用。3.封板胶纸或试剂储液槽重复使用导致HRP残留污染。每步均需使用新的封板胶纸或试剂储液槽。4.缓冲液有金属或HRP污染。新鲜配置缓冲液。◆标准曲线差?1.链亲和素-HRP结合物量不足。检查倍性稀释是否正确。2.捕获抗体与板结合较差。使用酶标板,而非组织培养板;使用不含其他杂蛋白的PBS溶解抗体。3.检测抗体量不足。检查稀释度是否正确。4.孵育时间不足。延长底物溶液孵育时间。5.实验操作流程有误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流程。6.标准曲线稀释计算错误。重新计算制作新的标准曲线。